banner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卡瓦依金矿普查项目纪实

日期:2016-10-27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华文   浏览次数: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卡瓦依金矿普查项目是我队承担的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也是我队2016年重点项目。8月 17 日,带着队领导的重托,由马俊伟、张华文等10名地质、钻探、生产人员组成的项目组启程前往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在异国他乡开展地质找矿工作。

    两个月来,项目部人员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在10月16日,实现了ZK01孔的顺利开钻。

    卡瓦依金矿普查项目卡拉稍拉矿段地形坡角25°-40°,从驻地到K-1矿体,比高300多米,从驻地爬上山需要两个小时,下山需要半个多小时。初到时,施工人员纷纷赞叹大山的雄伟磅礴,但如何在这么陡峭的地势下搬运设备、进行施工成了他们遇到的首个难题。

    面对困难,项目组人员没有抱怨,不等不靠,齐心协力,出谋划策。为了方便运送钻探设备,大家根据地形情况,设计了运输装置。采用600米近1吨重的12号粗牵引绳,固定两端,然后用1200多米的8号粗钢丝拉绳,一端固定在设备上,一端通过直径80cm转筒,依靠人力转动卷筒,通过滑轮组将设备运上山。一根电缆,长200米,重达一吨多,需要8个人,4头毛驴,两天的时间才能拉到平台上。30°的坡角一般人徒手爬行都觉得困难、畏惧,更何况是载重上山?其中的艰辛、困难,只有现场的工作人员才能深深地体会到。

    项目经理马俊伟,两个月来一直奋战在现场,带领项目部职工争取以最短的时间运输设备,安装钻机。从定孔位、筑平台、拉电缆、设计缆绳和人力转筒,到对设备进行调试、安装,一共用了五十多天时间。大家伙儿每天在山上的时间都超过了10个小时,体力和精神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钻机上年近五十岁的郭跃伟师傅,到达项目后几乎每天都上山,膝盖疼就拄根棍子,每天上山都要爬爬歇歇,他任劳任怨,从未在人前诉苦。项目部人员的决心、勇气和不服输的劲头儿,令两个俄罗斯工程师和当地人佩服不已,也带动了当地工人提着劲儿赶工期,保证了施工的正常进行。

    该项目除了钻探编录、取样外,今年还要完成1:2000岩石剖面测量690m,探槽352.5m3,1:1000勘探线剖面测量553.1m等工作。刚进工区,负责地质工作的张华文经理和王浩霖工程师就连续七天上山,对卡拉稍卡矿段的地质情况和钻孔孔位进行了大致的了解和布设。几天下来膝盖酸痛、脚底磨出了泡。而这才是卡拉稍卡一个矿段工作的开始,接下来还要去西瓦力矿段、卡瓦依矿段进行探槽观察、矿化体追索圈连。印象最深刻是中秋节那天,他们进行TC12的编录采样工作,因为要赶着第二天去比什凯克送样,一并抽取内检样、组合分析样,他们一直在山上工作到晚上八点多。下山时,天色已晚,他们背着几十斤的矿样,摸黑前行,走错两次路才下了山。

    吉国卡瓦依金矿普查项目共开设两台钻机,除了我队职工外,还雇佣了一些当地工人,由于人员不足,多数人都身兼数职。为了给明年的市场项目打好基础,王浩霖同时还负责左岸项目的地质工作以及整个项目组的财务管理,身兼三职。有一次,队上要求测K0勘探线剖面,当时,地质技术人员只剩下张华文一个人,他就让当地工人当前测手,自己当后测手、分层员、记录员。该区地形陡峭,当剖面拉到了一个大断崖前时,当地人都感到畏惧而直摇头,王浩霖却毫不畏惧,结合当时情况,把线分割成几小段,每段十几米,拉皮尺,打坐标点,安全完成了任务。

    由于是在国外,项目部的组织协调工作就显得格外不容易,项目部要和当地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卡瓦依项目组、凯迪左岸项目组三方进行协调、沟通。由于项目部9个人中无一人懂俄语,更不清楚当地关系的处理,因此,这些就都靠王西良经理去独自完成。

    作为吉国项目部的经理,王西良舍小家顾大家。年初,王西良父亲病重,为了项目,他却没有回国照顾父亲一天,一直坚守在吉尔吉斯斯坦协调项目进展。队领导专门去医院看望了他父亲,表示慰问,并对他的工作精神给予了肯定。从8月17日我们到吉国这两个月以来,王西良在比什凯克、左岸、卡瓦依、奥什、巴特肯这些地方之间来回跑。吉国没有火车客运、也没有长途班车,当地人都是坐小出租车,而且都是晚上才开。这样他就晚上坐出租车出发,第二天早上到目的地,来不及休息就又开始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吉国项目部所开设的卡瓦依金矿普查项目组以及凯迪左岸项目组工作井然有序。

    身处异国他乡,背负全队干部职工的重托,吉国项目部全体职工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克服了施工地区条件恶劣、语言不通等困难,10月16日,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ZK01孔终于开钻了。


运送电缆

转动卷筒运送设备

设备在天上“飞”